
李律在直播讲故事排名第一的配资公司,总爱把话题点得有方向性。昨天他讲到的主角是苏秦,特意点出他是河南洛阳人,他问观众: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洛阳这个出身?让大家自己去品味其中的意味。
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、外交家和谋略家。李律说,苏秦小时候在家里人面前并不太吃得开,受了不少气。人们后来也承认,他确实挺有本事;他一边周旋,一边挂上了“六国相印”,在六国之间来往交涉,能说会道、颇有心机。
他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“两边通吃”。一边是东周,一边是西周。故事讲的是,东周国想改种粮食,从麦子改种水稻,但水源被西周掌控,若西周不放水,东周就难以为继。苏秦得到消息后,向东周国君提出请求:先给他一点车马费、伙食费,他自有办法调动两边的关系。
展开剩余69%他先去见西周国君,提出一个计策。对西周君说:你若只是单纯卡着东周的水源,让他们难受,百姓也无所损失;不如先放水,让东周人签个合同,改种水稻。等东周人种好水稻、粮食稳住后,再立即停止供水。这样东周的粮食命脉就掌握在西周手里,东周百姓的生活就会越来越依赖你、离不开你。
李律说,这一招听起来像是“一招两端”,双方都被他“摆布”了。那苏秦究竟是哪一边的人呢?有人问,他到底是哪一派的?这么说来,西周可能领情,东周也感激,他到底算是哪一伙的?大家很难定论。
果然,西周君对苏秦的计策称赞有加,赏赐了他大量金银财宝,并下令放水;东周也得到了一些帮助。于是,苏秦就这样“同时得到了两边的赏赐”,成了历史上典型的“两边通吃”。
回到刚才的问题,苏秦到底跟谁一伙?这有点像法院诉讼里的三方关系:原告、被告和第三方协调者。苏秦在两国之间来回周旋,似乎没有固定站队,结果就成了两边都吃的局面。
在史书里,司马迁对苏秦也有另一种描写。按他的笔法,苏秦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,为了帮助燕国打败强大的齐国,竟在齐国当卧底,在齐国的政局中扮演一个“坏人”的形象,活跃于舞台上,最终导致齐国的衰落。这样的描述让人对他是否忠诚、究竟是谁一边的,从而产生混淆。
其实历史上也有说法,苏秦是鬼谷子的弟子,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“间谍”。不管怎样,后来他确实遭到极端的惩罚,最终被车裂(五马分尸)而死。
李律不断追问:像苏秦这样的人排名第一的配资公司,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?现实生活里,是否也有谁可以与他相比?他把苏秦的形象讲得模糊,让人去思考“到底该怎么看待他”。图片来自网络。
发布于:天津市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